目前分類:食字獸的最愛 (10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61028  

黛莉亞一生順遂,她是醫師的么女,備受父親寵愛,衣食無缺。丈夫是視病如親的醫生,偶爾身兼醫生丈夫的助手,大部分時間是家庭主婦,而不忙的時候,她喜歡閱讀。育有二男一女,家庭看似幸福的她,卻忽然在一個舉家前往渡假的海邊,搭上陌生人的車子,前往陌生的小鎮,展開全新的生活,在那裡她租了簡樸的房間,找到一個祕書工作,斷絕和家人的聯繫。

小說由一則簡短的新聞稿充當楔子,短短的訊息,乍看之下,只是女人離家出走的無聊八卦,等到閱讀到第七章時,才赫然發現新聞稿裡看似無關緊要的字字句句,其實充滿暗示,裡頭揭曉了居家女子銳意求變的動機。

這則新聞裡,報案家人所提供給警方的資訊是:格林斯德太太苗條纖細,身高大約五尺二寸,也可能是五尺五寸,體重在九十與一百一十磅之間,一頭淺色或是淡褐色的捲髮。眼睛可能是藍色或是灰色,說不定是綠色,鼻子有些雀斑,稍微有點曬傷。據稱,她帶著一個繫著粉紅色蝴蝶結的藤編托特包,至於她的衣著,她的家人說法不一。她的先生表示,她的衣服要不是粉紅色,要不就是藍色,可能有些荷葉邊或是蕾絲,說不定「看起來有點像個洋娃娃」。

這樣模稜兩可的描摹,正是黛莉亞痛徹心肺起意離家出走的關鍵,家人們從來不曾好好看她一眼。她的生活圍繞著家人打轉,但丈夫山姆和孩子卻似乎對她視若無睹。她懷疑山姆看不起她的朋友,對她的悉心照料不但無動於衷,還經常吹毛求疵,長大後的兒女「個個理直氣壯,傲慢無禮,目中無人。」女兒蘇珊熱中戶外活動,和她少有互動。大兒子藍西和一個二十八歲的單親媽媽交往,因而荒廢學業,考試不及格。一向可愛的小兒子卡洛爾也變了模樣—躲開她的懷抱,批評她的穿著打扮,總是露出不屑的表情和她說話。在這個家庭中,她成了個可有可無的人。

黛莉亞敏感多情,對家人牽腸掛肚卻沒得到相對的理解與照應。

被孤獨感強烈包圍的她,看到老實溫厚的丈夫對待病患的溫柔,雖然不由動容,卻也勾引出她更加的自憐,自傷和近乎自棄的寂寞。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20161026  

將離開的人珍而重之地放在心底,生死的界線,似乎就能被抹去。在那樣的模糊地帶中,或是將睡未睡、將醒未醒之際,逝者就活在生者心中的封閉套房,生者日日探望。即使關上那扇門,走進日常世界,逝者的影像,仍會投映在一些活著的人身上。對時間流逝的追悼,對亡者的追憶,帶著亡者過現實的生活。

蘇偉貞繼《時光隊伍》後,再祭對亡者的思念,以書為記,彷彿對亡者敘述別後,追憶過往。書分兩路,一路記述南下回到老家後,對家族於眷村立家後的眷村生活與人情點滴,一路記述丈夫大疤過世後,敘述者的生活路徑責任歸屬。將亡者與現實生活綑綁,鉅細訴說生活中的大小事情、接觸範圍,彷彿亡者猶在身邊。全書以擬真方式寫生活點滴,時間分段亦打破軸線,隨意進出時間點,為當下的心情尋找前蹤後跡,對生命的思考,對老病死亡的觀察都細膩獨到,作家敏銳於生活細節描述,並穿越知識,想藉理性思維跳脫對當下心情的耽溺,以一個適當的距離觀訴所有發生的一切。

然而,最終,生與死的連結十分密切,無法斷離,深切的思念終究無法以生死的時間分段隔離,時間的疊合魔幻旋轉貼密了生命的存在與情感的長存。

蘇偉貞的《旋轉門》,十年成一書,初看來是《時光隊伍》的後書,細讀是面對死亡之複寫,在悼亡書這一主題中這本書除了是自傳書寫跨在散文與小說的虛實交織,生死對話,更在那與其說是寫亡者,不如說是直面孤獨的自書,而且是不堪面對的現實。

這本書的每篇文幾乎是無保留無距離的寫到痛,這些痛也讓人痛,原來以前沒寫的,那些陰暗不堪糾結到肚破腸斷的那些人那些事,是她這個軍人出身的勇敢遮住一切,讓她像是自己的陌生人,沿著死者未完的旅程繼續走下去,一切光怪陸離已非悲傷所能訴說。

她文中闖東走北的旅遊是有情之遊。全書大抵由兩條線構成,一條是沿著後大疤的旅程,寫對大疤的後人脈脈含情,兒子孝與楷,楷的兒女樵與漁,文中是有樵之處都是亮點,也是淚點。如小鬼樵靠著奶奶,作者感覺「有那麼一瞬,我錯覺在樵身上看見大疤上身」。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20161023  

你會拿什麼線索來記憶一座城市?李志銘的《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書中寫人聲叫賣聲,各式車械鐘聲,自然界的蟲鳥鳴聲風雨河海聲,有悅耳的也有噪音。時間則延展至半世紀外,記錄多首三〇年代日治時期歌謠,從詞中描繪約略可想像當時的市井聲響。

他最想要蒐集的是台灣特有的聲音,例如流動攤販的叫賣聲、傳統市場的嘈雜人聲,以及即將消失的傳統產業如鉛字印刷機器運轉的聲音。

在他筆下,流行歌曲隱伏了台灣社會發展歷程,回顧台灣音樂史上一個個似曾相識的名字:日治時代鄧雨賢、江文也,乃至戰後初期文夏、洪一峰、紀露霞與鳳飛飛,有誰記得螢橋河畔「露天歌場」水岸歌聲?一曲〈月夜愁〉是否迄今卻仍歌詠著台北三線路夜晚之迷人所在?

至於那些城市深晚未歸人歌唱「今天不回家」的迷離身影,北投「那卡西」夜晚,流淌著比白天更多的浪漫。

耳熟能詳的樂曲,帶出台灣早期的地方縮影,將城市自農村到工業的快速發展,運輸工具日益便捷,南來北往的印記,藉由一些古調樂曲呈現。

大街小巷傳來的種種聲音也都暗藏了市民生活景觀,七〇年代鐵路月台便當叫賣聲,那是日本野鳥專家蒲谷鶴彥在1969年來台採集阿里山蒸汽火車的聲音時,途經嘉義一號月台隨手錄下,這條聲音線索才因為巧合而保留下來。李志銘在日本拍賣網站上發現這張《台灣阿里山森林鐵道》錄音記錄的黑膠唱片,趕緊請託朋友買下。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20161019  

一個天藍色的冬日,七歲的艾斯沙、瑞海兒與全家老小無不期待,全力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大事——住在英國倫敦的表姊蘇菲即將來訪印度,並與大家共度聖誕佳節。沒想到快樂的表象之下,卻醞釀著一股「恐怖」風暴,並在一天之內,悲劇性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微物之神》以探討禁忌之愛與踰越禁忌所造成的後果為基調,出身基督教家族的阿慕為了逃避父權式的家庭與父親的家暴,貿然嫁給了相識不深的印度教丈夫,在生下一對雙胞胎艾斯沙與瑞海兒之後,無能的丈夫為了討好白人上司,企圖強迫她獻身給上司,導致她憤而離婚,走投無路之下只得回返娘家,受盡歧視。後來阿慕又再度打破種姓制度的禁忌,與賤民階級的維魯沙發生戀情,結果蘇菲不幸在渡河時溺斃,而維魯沙因為阿慕家人的誣告被警察毆打成重傷致死,阿慕因為姪女的死被哥哥逐出家門,又失去戀人與兒女,含恨而終,而雙胞胎則自小即硬生生地被拆散,艾斯沙從沉默寡言到一言不發自我消音,瑞海兒則事事不順婚姻失敗。

故事開始已是「恐怖」事件發生二十三年後,艾斯沙因為父親移民被送回外婆家,瑞海兒為此由美國回到印度,與失散多年的哥哥見面。試圖重新與艾斯沙建立默契尋求雙胞胎身,心的重新合一。

《微物之神》以雙胞胎童年的創傷開始,牽引出一個民族中愛與恨,哀傷與喜悅,貧與富,階級與種族等糾葛難解的問題。

作者阿蘭達蒂.洛伊以巧妙的情節鋪陳,將一部家族史無懈可擊地濃縮至短短數天中,充滿張力,讓我們感受到在殖民歷史,社會階級等等各種現實層面沉重的壓力之下,能夠把握「渺小的事物」即是幸福。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20161014  

四十七歲的喬瑟琳是一家縫紉用品店的老闆,她深愛 自己的生活,儘管其中摻雜了遺憾與平淡。

她的母親在她十七歲時意外死亡,她的父親在她二十歲時病倒,大腦只能保存六分鐘的記憶,她從小成為服裝設計師的夢想頓然與她失之交臂,她嫁給一個工人老公,生了三個小孩,守護一家小小的縫紉用品店,經營一個分享編織樂趣的部落格。

生平從未買過樂透的喬瑟琳,有一天花了2歐元買了張彩券,卻意外贏得彩金一千八百萬歐元。千百種過去難以實現的夢,如今輕而易舉就能辦到。

她祕密去領取支票,藏在鞋盒裡。她列出長串心願清單:給老公、給去世的媽媽、給好朋友雙胞胎姊妹,也給自己……周遭沒有人知道喬瑟琳就是彩金得主。

生平最痛恨謊言的她,出於憂懼,瞞騙所有人這個消息,害怕人們從今而後愛的是她的錢,而非她的人。

中獎讓她從原本的一派輕鬆,過起謹慎小心的生活。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20161012  

當盧斯卡門精神病院面臨拆遷之際,年屆百歲,在此度過大半生的羅珊娜面臨了難以確定的未來。資深精神科醫師葛林於是開始為她做評估,決定羅珊娜是否能重返社會,卻在過程中發現半世前貢特神父所做的紀錄,這些文字檔案與羅珊娜口中的真實人生有著極大出入。為了更了解彼此,兩人從相敬如賓的醫病關係,逐漸打開心房,娓娓道出各自的人生,最終竟發現一個足以同時撼動兩人命運的祕密。

《失落的祕密手稿》故事由一位住在精神病院的百歲老婦人羅珊娜,以她所書寫的自白,和精精神科醫師葛林的筆記互相交叉進行而成。他們的故事分為過去式和現在式,過去式主要以羅珊娜五十歲之前的生活為主,這個部分又交疊在愛爾蘭的獨立戰爭和內戰,直到她被送入位於盧斯卡門的精神病院。

一個屬於一九二○年代愛爾蘭西北小城斯萊戈的故事從中浮現,經過記憶與想像的重組,羅珊娜有如迷霧般的一生彷彿幻化為愛爾蘭另類的私密歷史,記述著一段遭受恐怖與無知所摧殘,卻依舊懷抱著愛、熱情、堅毅與希望的人生故事。

羅珊娜的開場自白這樣開始:我父親以前總會說,世界隨著每次誕生而重新開始,但他忘了說,世界也隨著每次死亡而終結。

或許他沒有必要這麼說,因為他大半生都在墓園裡工作。他這樣帶有深刻人生哲理的開場白充滿了魅力,也充滿想像力,我們會很好奇這是個什麼樣的父親。自白的敘述者羅珊娜在小說前半段花費許多筆墨刻劃這位令人難忘的父親,以及她和父親之間融洽而親密的父女關係,因為她非常崇拜父親。羅珊娜在二十世紀初出生於愛爾蘭西北部瀕大西洋的小城斯萊戈,這裡也是愛爾蘭獨立戰爭和內戰時期衝突最激烈的地區之一。羅珊娜伴隨著這些紛擾事件長大成人,有一天,她的父親因為被懷疑出賣共和軍戰士而遭私刑處決,這是愛爾蘭人由於宗教或政治立場不同所引發的仇恨下場。

她在父親死後開始經歷人生中的愛情和婚姻經驗,作者以充滿懸疑的曖昧筆觸描述這段過程,並在羅珊娜自白的漫長過程中不斷插入精神科醫生葛林的筆記,葛林醫師內心因為妻子貝兒的離世而糾結不已,他唯有緊緊抓牢一些什麼才不自於面臨崩潰的窘境,羅珊娜這位長者是這道黑境中的曙光。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20161010  

無縫銜接前年《小兒子》的幽默風格,小說家父親書寫自己與兩個兒子和三條狗的家庭日常,於臉書上演一幕幕駱式情境喜劇。

古靈精怪的小兒子阿甯咕固然是歡樂的發動機,但駱以軍的文字與描述功力更為可觀,他可以在有限的篇幅內,把非常複雜的事情講得清晰華麗又帶有濃濃詩意。更令人驚羨的事駱以軍的故事採集能力,他的家庭像農場永遠有摘取不完的故事果實,有些甜美,有些微酸帶澀,有些根本就是洋蔥,駱以軍更像一座雷達,他有辦法探測到一般人忽略不注意的小事,看著那些文字被爆笑撐漲如泡芙,出版社應該在封面加註警語;憋笑有礙身體健康。

書名雖是《願我們的歡樂長留》,卻也隱含了些許悲傷,駱以軍在留住歡樂時光的同時,也敏感的捕捉到人生中的許多艱難時刻,譬如在飛機上不敢說英文,只能裝睡看別人吃飛機餐,在演講中忘記熟到不行的小說家名字,或是聽同學說工作忙碌常來不及接小孩,等趕到幼稚園時,看到女兒坐在黑暗教室外成為最後一個被接走的小孩。在別人眼中或許根本不算什麼,但對當事人來說那是和小確幸相對的,一種小而確定的不幸。這類經驗是一輩子都無法抹滅的,自然能幅射出強大的情感能量。

另一個悲傷的根源是時間,似乎所有的歡樂都以時間加速流逝為代價,不像痛苦總是以蝸速摧殘心志。父母的心態總是矛盾的,欣見兒女的成長,小孩逐日脫離幼嫩的雛形,卻也還保有童稚的真性情。,看著那快速抽長身高的孩子,越來越逼近自己的身高,甚至到了某一天,齊眼平額,那原本懷中還瘦瘦小小的小獸中也長成了他們自己的樣子,駱以軍帶著微笑看著身高牆上一道道逐漸加高的刻度,又不免因而感傷,心中無聲吶喊著:「不要太快長大呀。」

優秀作家總有激起讀者情感共鳴的本領,他們可以讓讀者笑,也可以讓讀者哭。讀《願我們的歡樂長留》很難憋住笑,也很難忍住不哭,歡樂有時,悲傷有時,那些小說家父親與孩子們共度美好快樂的時刻,成為一種標誌、一道定錨,替未來留下一個有跡可循,隨時可以回去的那個家。或者也就是更單純地,想多記得點那麼快樂滿足的自己吧。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 Oct 05 Wed 2016 16:27
  • 聲音

20161005  

聲音本是純然的。當一切都黯去時,聲音的精靈便活起來了。

關於書名,是建築師也是文學評論家的作者阮慶岳在自序中如此說明:「我對聲音的幼時記憶,經常與我對疾病的記憶連在一起。最鮮明的印象是病著的日子,一人獨躺偌大榻榻米床上,聽晨起一切喧喧囂囂。兄姐們吵鬧預備上學去,父親也穿衣打領帶要上班,早食的小菜販子在樓下搖著叮叮的鈴,母親喀搭喀搭奔下樓梯,一屋子吆喝吃穿聲交錯不絕。終於一一離去,寂靜下來。生病的記憶與聲音特別相連繫……倥倥傯傯,惟只有病者才得聆聽。」病中的日子,視覺感官受限,聽覺便格外敏銳,鳥之鳴聲,人之話音,既幽微又神秘,彷彿光陰閃逝。記憶如同梵音,回頭拉扯,難免碰撞出意外回聲。

全書分兩輯,「青色.生活」寫自己,長年選擇獨居思辨的〈孤獨就是本質〉,和母親一週一會相處互動的〈行過富錦街〉,日常生活速寫的〈歧路花園〉都兼具質問般的自我檢視,企圖理清許多無有正解。〈光陰〉描述和友人一連串的行動,以小說式場景敘述腔調刻劃角色的私密心情,意圖觸碰某類難言的家庭和人際關係,不迴避黏膩細節,也讓人物狠心挖掘內心謎之音,為讀者省去自行補腦的功夫。《謝謝你啊!冉肖玲》則透過偶像的崇拜,帶出成長啟蒙故事。

「夏日.閱讀」寫藝術家和文學作品的評析,時隱時現穿插思及人生本質的宗教感,寫台裔藝術家謝德慶的《我喜歡謝德慶》,便聯結至丹麥哲學家與神學家齊克果的神學解釋系統。寫作家七等生的《因我期待,妳的呼叫顯現》,則強調七等生後期的作品帶有類神學的思索路徑。

「那時,只有水聲嘩啦啦。門外洗衣婦人有時低低哼著客家歌,有時晴日般大聲與某婦人隔牆開心聊天,完全不知覺我的存在。客家話語和無名歌曲輕微地飄搖在空氣中。那是我與寂靜、以及因之而生的聲音,安然獨處的時光。

這樣的一切是那麼美好,讓我甚至惚恍覺得,病者本是最幸福的人了。」阮慶岳這樣寫著,超越虛弱肉身之道,正在聆聽。聆聽內心的困惑和傾向,從解開難道的過程中,獲得樂趣和撫慰。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20161003   

當我們正在往下掉時,我們什麼都不能做,必須等到跌到最底端,然後蹬一腳,只有這樣才能從新回到上面。

四個陷入人生瓶頸,無法適應社會的人,原本沒有任何交集,各自孤單又挫敗地生活著,卻因緣際會在巴黎艾菲爾鐵塔旁的一層公寓裡命運交錯,相勉互持,彼此鼓勵,度過生命中充滿幸福與愛的一段美好時光,最後得以走出生命中的暗影。

這四個人都曾經在人生路上吃足苦頭,有著不同的生命故事。

卡蜜兒:童年的孤寂,畏懼與母親相處,讓她寧可選擇離開家,這位才華洋溢的年輕畫家,因為遭逢愛情的欺騙,憂傷情緒讓她不再提筆作畫,她窩居在朋友提供的公寓頂閣樓裡,做大樓晚班清潔工作維生,因厭食身體瘦弱,病焉焉的模樣,在還沒有遇見他們之前,她像個幽靈般存在,因為害怕選擇過著孤獨的生活。冬天第一場雪來臨時,她病倒在冰冷的家中,心地善良的鄰居適時出現,義無反顧將她帶回家照顧。

菲利伯:落魄的貴族後裔,暫住在姑婆因遺產稅訴訟中留下大公寓,父親要他看牢屋中貴重的古董器皿畫像,免得那名親戚趁機偷走一兩樣。菲利伯有良好的教養,豐富的學識,然而面對陌生人說話就結巴,有著嚴重的社交障礙,只能在博物館裡賣明信片。他是個善良的紳士,不但接納了性格古怪的廚師室友,也不時關心住在閣樓那個瘦小單薄的女孩。某個寒冷的夜晚,女孩白天時虛弱的模樣讓他不由自主走上了閣樓,發現了昏倒在地上的她。為了讓女孩早日恢復健康,他決定讓她住進他的公寓裡。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20160929  

《第一個被遺忘的人》的主軸以母親瑪德蓮的阿茲海默症發作後,詳細自述她與次子湯瑪斯之間的病後互動病前情愫。

小說開始以某日瑪德蓮購物之後,從商場出來,卻完全想不出來車子停在哪裏「那一天」為故事起點,描述她的記憶隨著大腦皮質的損失及萎縮後,與湯瑪斯在往後八年六個月之間,親情之鍊如滴漏慢慢流失,進而潰堤崩塌。

在「那一天」之後,湯瑪斯歷經父親病逝,女友也離他而去,他的小說作品曾廣受好評,現在卻再也寫不出一個字,他只能搬回家與老母親相依為命。然而三兄妹中,身為母親最鐘愛的兒子,他竟是母親記憶檔案第一個被刪除,他的世界瞬間崩解。

作者希里爾‧馬沙霍朵以母子皆為第一稱的時序交錯情節看見一個靈魂無情的脫離一具軀體,寂靜如漆黑的黑洞。

在「那一天」的兩年後瑪德蓮內心掙扎著:我拒絕遺忘。我全部都想要記得。好的、壞的,我全部都要,統統要裝在我腦袋裡,裝在我身為女人和母親的這顆心裡。

與母親感情最親密的湯瑪斯成為第一個被遺忘的人,打擊非常大,小說進度零,即使愛情再來臨的激勵能量,都難以讓湯瑪斯釋懷。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20160926  

日本作家村上龍過去每本小說都精準預測了社會的邊緣現象,尤其對於繭居族,網路犯罪等等議題,驚心動魄的情節每每讓讀者記憶深刻,這次他的《55歲開始的Hello Life》把中老年的矛盾情感與掙扎痛苦生活,則現實到就像那個親友的故事。

小說由五個中篇構成,以坐五望六的後中年男女為主角,精細的描述中高年齡的男女怎樣面對過去,又該怎樣應付所剩不多的未來。

跟退休後無所事事整天在家看電視的老公離婚後的志津子,在賣場熟食區工作同事慫恿下,開始參加婚姻介紹所,找尋可以一起終老的再婚對象,她想選擇跟前夫完全不同條件的異性,一次次的相親後,發現追求幸福,不只是「結婚」這件事。

從雜誌社退休後的茂雄,因退休金和年金非常少,兒子還在念大學有房貸壓力,因健康情況不佳,只能在建築工地當交通指揮派遣工,工作收入都不穩定,十分畏懼變成遊民,卻在打工的場所遇見成為遊民的國中同學福田,這趟生離死別的旅程中,我們看到在殘酷的社會競爭底下中年失業的茫然與絕望。

中產階級的富田太郎退休後的夢想是開著露營車與妻子到處旅行,顧慮到現階段仍然要撫養高齡父母,還要替孩子籌措結婚與購屋基金,也只好向現實妥協,到Hello Work就業輔導組織找尋正職工作時,卻遭遇一場場震撼教育打擊,最後甚至因為莫名的不被認同而有了憂鬱症。

與丈夫逐漸疏離的淑子,開始養狗,狗兒安撫她的孤寂,每天帶小狗散步認識了也常來公園遛狗的男子,愛犬因病離世帶給她莫大打擊,卻意外與丈夫逐步修復感情。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20160923  

《結婚蛋糕》浪漫的書封面,就像是華麗的結婚蛋糕,為讀者營造出關於結婚的甜美意象,滋味甜蜜可口,可書腰上卻印了一句警語般的文案:「結婚前,請三思!」

故事開始是寶玲小女孩的心聲,她不喜歡爸爸新車的皮革味,她厭倦父母間從沒停止過的爭吵,但她是個從不惹事生非的好孩子,她聽話,因為她不想引人注目,還好這趟旅程還有值得期待的目的,她要在婚禮上當花童。這真是太棒了,她可以自己坐在第一排不用和父母坐在一塊兒,她和一位患腦性麻痺小女孩並肩坐著神父聽神父講道,一起唱讚美詩歌。拍照時,她不明白大姑姑為什麼急忙把那個女孩換到第二排?這樣矮個子的她,臉都被第一排高個子的花童擋住了。

所有花童要和新郎新娘合照時,大姑姑又藉口那小女孩的洋裝髒了,把她牽到旁邊假裝拍彿那不存在的髒污,不讓她加入花童群中。隔著小段距離,寶玲仍然看見小女兒媽媽和大姑姑談話時不滿的神情,以及眼神中的哀傷。

主持婚禮的神父貝特朗神情疲憊和焦躁,他累了,這已經是他今天主持的第三場婚禮了,一對又一對的新人只是為了美麗的教堂而非虔誠的信仰,選擇在這裡結婚,這些令他內心疑惑引起心神不寧的念頭,讓他頻頻唸錯誓詞,竟連新郎的名字都唸錯了。雖然引起小小騷動,但慶幸的是,並沒有人真正在乎,因為大家都心不在焉,各自沈浸在自己的心事之中,反正說穿了,結婚也不過就是一場儀式罷了。

於是就從這場走調的儀式開始,《結婚蛋糕》以萬花筒般的筆法,在參與典禮的新人、親友和賓客之中不斷流轉,切換敘事觀點,也以此寫出了人生的百態,以及眾人眼中的婚姻與愛情。

新娘的叔叔,尚菲力,其實不想來參加這場婚禮的,他是如此深愛著他的妻子,雖然當年他們結婚是不被祝福的,在這樣大家族聚會的場合裡,總顯得突兀。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20160920  

佐野洋子號稱地表最強的歐巴桑,《無用的日子》是她生命最後五年的日記(2003-2008),以平淡的筆觸記錄每一天生活的點滴,下廚、買菜、逛街、和朋友閒話家常。在這些平凡日子中,正視生存的赤裸、醜惡和辛苦的同時,平鋪直敘而詼諧的口吻展現了對生命的豁達,讓人讀來充滿力量。

在人類壽命愈來愈長的現今,「無論到了幾歲都要積極進取」的風潮愈來愈強烈,儼然已經成為一種強迫觀念,試圖以積極的態度掩飾「年老」的現實,遺忘自己終究也將老去的恐懼。

但佐野洋子在書中寫道「絢爛歸於平淡的心態反而輕鬆」,她正視真相,而且訴諸文字。她透過文字讓人知道,雖然人生很麻煩、很辛苦,但只要吃飽睡足,就可以過日子。不是宣揚「必須精神抖擻」之類的概念讓人焦慮,而是讓人想要下廚吃飯,然後瞭解,「生存就是走向死亡」。而這也是她最後一段生命的寫照。

佐野女士在這本書中,寫了自己的健忘愈來愈嚴重,陷入了自我厭惡,然後又罹患了癌症,從頭到尾都是描寫自己的身心不適,說起來,這是一本很消極的散文。事實絕非如此,這本書中充滿了力量和痛快,就好像是撞出好幾個凹洞的積架車,把一切都拋在了腦後。

這時候讀著佐野洋子女士的書,她已經在天堂了。戰時出生於北京的佐野洋子,九歲才返回日本,畢業於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留學德國,在繪本、童話與散文和翻譯領域都相當出色,也獲獎無數,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時,只覺得「喔,我得癌症了」,於是去了離家67步的醫院動手術割除,手術隔天,走了67步回家抽菸,之後每天都回家抽菸。

得知癌症轉移,因為主治醫師有點像矮了一截的阿部寬,洋子女士因此覺得很幸運。她問醫生,還可以活幾年?醫生說,如果進安寧病房,大概還可以活兩年。她又問,到死之前,要花多少錢?醫生說,大概一千萬,洋子女士告訴醫生,不要服用抗癌劑,但盡量讓她過正常生活。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20160918  

飲食文學也是一種旅行,味覺的遊歷,在《味道福爾摩莎》裡,焦桐走遍台灣及世界各地抽絲連出與台灣飲食有關的線索,用舌頭認識地方城市,用肚皮品嚐民風習俗與人情。例如談到鱔魚意麵,他就說:這是南臺灣的風味小吃。緊接著他便為我們介紹:外地人來臺南,要品嚐古早味,若無把握,不妨按「阿」字輩尋索,像「阿美飯店」、「阿霞飯店」;連小吃也是,諸如開元路的「阿銘鱔魚意麵」、公園路的「阿輝炒鱔魚」、西門路的「阿鐵鱔魚意麵」、民族路的「阿江鱔魚擔」。

對台灣飲食傳聞掌故引經據典,從文化歷史,地理,族群等深掘書寫牢牢扎根台灣的在地飲食特色,像〈甜不辣〉在焦桐的觀察下這類魚漿食品,似乎早已演變成逐漸穩定的台灣味道,族群的歷史記憶濃縮在一碗天婦羅裡,銘刻後殖民的文化。

菜市場裡面的小吃,從炒米粉、擔仔麵、扁食、肉粽、福州乾麵、肉圓,菜脯蛋、番薯粥、燒酒螺都曾是童年時期的記憶。

介紹豬血糕,他就說得如此令人信服:「簡單,是豬血糕的美感特徵,也是生活的藝術,不矯飾,不包裝,不過度加工,透露一種質樸憨厚的美學手段,可當點心,可作菜餚,又可取代主食,是藍領美食的典型之一。因此吃豬血糕少了正經八百的身段,一支豬血糕在手,可以享受邊走邊吃的快感。」

飲食文學也是抒情的散文,焦桐用味道用食物想念親人朋友,尤其懷念過世的焦妻,本書有四分之一的篇幅都有焦妻的身影。

焦桐在飲食的介紹或批評好與不好,嫉惡如仇,喜歡與不喜歡,愛恨分明,從不含糊,在〈三杯雞〉中狠狠批判電視名廚:居然教人家加了醬油還加蠔油,醬油膏,居然還有獃廚教觀眾下縴粉,用微波烹製。上帝保佑臺灣電視觀眾。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20160916  

讀過喻麗清的散文集《捨不得》,看她細數收藏品的故事,那喜愛的盒子,旅途上記憶中的溫暖小物,由器物衍伸的捨或不捨的淡淡情意和深深哲思,同樣見於《後院有兩棵蘋果樹》。

天很藍。樹很綠。花很香。一個人安心自在。不禁要問:什麼是生命中「最好的時光」?

「看人生淡泊、看人性透澈」的喻麗清說:比起富人,我們有快樂。比起窮人,我們有雅興。比起病人,我們有健康。比起不幸,我們很知足了。

蘋果樹所結出的果實,在蟲吃鳥吃後作者才撿剩下來的吃,無為態度忍不住讚嘆這樣「慈愛與慷慨」的境界:「伊甸園的蘋果樹上有蛇,我的蘋果樹上有許多快樂的食客。」

以純淨之心觀看日常風景,透過聆聽童言,閱讀詩文寫下一個個滋長善苗的小故事:「報上天天都是大惡在傳播著,我只想在我的小方塊裡種點小小善念。」以筆耕傳遞善念,乾淨文字自然入心,便是此書最溫潤之處。

題目為「蘋果樹」,書中便可見作者談樹,花果,植物的好。〈在童年有一棵樹〉寫到想像的「羽樹」,樹不受人類賦名,愛憎所有超然和魅力,她將書寫喻為種樹,希望這棵由文字滋茂而成的樹裡,都有一株羽樹,在那樹下讀過它的人,都會長出翅膀。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20160914  

1948年8月,國共內戰加劇,北平市經濟崩潰,人民生活物資嚴重匱乏,奸商卻趁機發國難財,囤積居奇哄抬物價,蔣經國決定祭出鐵腕「只打老虎,不拍蒼蠅」,指派王牌飛行員方孟敖帶領的飛行大隊改編為國防部經濟稽查大隊,前往北平調查民食調配物資的貪腐案,查封宋美齡外甥孔令侃的揚子公司,扣押揚子公司人員調查國府貪汙官員,藉此打擊他父親國民黨中央銀行北平分行行長方步庭為核心的孔宋家族貪腐勢力。

此舉卻引來南京權勢干涉,進步學生再次群聚街頭,當局也出動荷槍實彈軍警圍堵學生,眼見血腥鎮壓再起,蔣經國成立的鐵血救國會。共產黨北平城工部地下黨員,與國民黨貪腐集團紛紛介入,用盡心機互探虛實,誰是同志?誰是共產黨臥底人員?一場爾虞我詐的諜報風雲全面展開。

這是《北平無戰事》四卷冊長篇巨著的故事主軸,政風貪腐,以蔣經國所主導「一手反腐,一手反共,一次革命,兩面作戰」的發展路線。

20160914-2  

過去我們在歷史課本讀到國共內戰,提到國民政府軍事失利,歸咎於美國特史馬歇爾的調停不當。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孔宋家族貪腐無度,特權橫行,民怨四起,卻不見一字。

《北平無戰事》小說寫到:官場最重要的兩面,無非場面與情面:「當時國民黨官場流行一條規則,黑道江湖差不多,曾被杜月笙總結吃兩碗麵,一碗是場面,一碗是情面。無論何時,只要能顧全場面,講個情面,大家都會高看一眼,遇事往往抬手,放你過去。」這潛規則適用於商場和官場,古今通訓。學校公民與道德的課本不會教,等到出社會在職場教室吃點教訓,得到經驗,才能領會。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20160912  

莎琳娜.符閏,是劍橋大學數學系畢業的漂亮女生,父親是教區主教,母親是家庭主婦,除了照顧家庭就是為教友服務。

莎琳娜成長環境封閉單純,自小愛好閱讀文藝。

在劍橋期間認識歷史教授並展開師生戀,為掩人耳目兩人只能在週末時遠離校園幽會,歷史教授教導她讀報與評論時事,暗中引介她進入政府情治單位工作後因重病設局分手。

莎琳娜工作半年後,受命執行任務代號「甜食控」計畫,收買新秀作家湯姆.海利,藉寫作營造有利右派政府的輿論。工作關係常見面,沒多久兩人陷入熱戀,她先是愛上他那些奇異、精巧鋒利的故事,後來更無可自拔地愛上他本人。

湯姆用補助款在布萊頓租下度假小屋作為兩人同居處。然而兩人的戀情終究在媒體上曝光,故事發展大致容易預料,作者麥克尤恩卻安排了令 人震撼的結局。

《甜食控》故事背景設定在七零年代的英國,小說故事扣緊這個年代的重大事件,像美蘇冷戰,石油危機延伸礦工罷工,北愛爾蘭衝突加劇,美蘇兩大陣營之間的情報蒐集,政令宣導,賄賂收編。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20160906  

愛笛.唐思和薇樂莉.亞德勒會是一輩子的好朋友。愛笛九歲那年見到薇樂莉搬到她家對面之後就如此深信著。

但在她們上高中後的某天晚上愛笛撞見薇樂莉的媽媽和她父親擁吻,更糟的是,薇樂莉成為校園人氣女孩,膽小怯弱的愛笛卻變成全校爭相欺負的倒楣鬼。高中畢業後因某件難堪的事她們的友誼破裂,從此不再連絡。

十五年過去了,三十三歲的愛笛‧唐思曾經重達驚人的一百五十五公斤,雖然聰明好脾氣,卻因為跟美貌沾不上一點邊,從小在校就飽受排擠。她長大後儘管成功減重,成為卡片插畫家,仍然獨居在她爸媽留下來的房子裡。

某晚,愛笛剛結束第六場難堪的約會回到家,聽到敲門聲,開門赫然見到兒時摯友薇樂莉帶著血漬站在門外,十五年不見,薇樂莉對她說的第一句話竟是:「聽我說,真的有很糟糕……很糟糕的事情發生了,妳可以幫我嗎?拜託?」

原來這位小時候是校園人氣女孩、長大後成為美女氣象主播的薇樂莉,竟在高中同學會上色誘了男同學丹‧史旺西,卻隨即將他剝光衣服,丟到芝加哥十一月的冰天雪地裡,最後還開車撞了他。她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永遠的好朋友》開頭就充滿懸疑,往下讀隨著情節展開,愛笛和薇樂莉九歲時如何初次相遇、如何成為好朋友,如何在校園成為一幸運一倒楣的對照,乃至高中時與丹‧史旺西的愛恨情仇。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20160903  

故事序幕,誤闖禁忌森林的男孩奧圖遇見了被女巫詛咒的三姊妹,除非她們將自己的靈魂依附在樂器中才能解救三條性命,否則三姊妹將永遠受困森林。

數十年後,一把神祕的口琴輾轉落入了三個孩子手裡。

第一個故事;1933年,在德國臉上有大面積紅藍紫色交錯胎記的弗烈德具有天生的指揮才華,從小就飽受排擠嘲笑,在校被霸凌,校長只好請他在家自學,

當希特勒實行種族純淨政策,弗烈德成為納粹要將他送上手術台的目標,唯有通過音樂學院的甄選他才可能逃過一劫。

就在入學考試前夕,弗烈德的父親卻因為親近猶太人,發表同情猶太人言論遭到舉發被警察逮捕,送進集中營生死未卜。

第二個故事;1935年,失去父母親的麥克和法蘭奇在照顧他們的外婆也病逝後,孤苦無依的兄弟被安置於冷酷無情的孤兒院,相依為命的兩人音樂和彼此是他們唯一的慰藉。他們被當地首富的女兒領養,以為能從此不分離,基於某種原因,尤妮小姐只願領養一個孩子,哥哥麥克為了與弟弟緊緊相依而策劃逃離領養人之家,卻因而意外受傷。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20160902  

綿貫征四郎住進友人高堂老家,照顧房子整理日式庭院。迷途飄來住在水池的河童,三不五時跑來拜訪他的有水獺血統的抓蛇人,偶爾從畫軸走出來聊天的亡友,這樣人鬼共處,人與草木鳥獸妖獸互動,綿貫生活在一個迷人的有情世界。

深受鄰居太太喜歡的愛犬五郎卻失蹤了,綿貫遍尋不著牠,聽說有人在鈴鹿山區看到五郎的身影,於是綿貫決定前往尋找許久未曾返家的五郎。

在愛之川畔遇見河童男孩或是山村裡的老公公老婆婆,聽到綿貫描述棕色毛皮尾巴捲捲蓬蓬,就一付跟五郎很熟的模樣,指點他往那裡走。

但一聽到有嘉魚夫婦化身為人所經營的傳奇民宿,綿貫馬上轉向幽靜神秘的高山。

這兩本小說主角綿貫對於異像見怪不怪,於是看站在神社鳥居天狗乘風飛翔,聽貍貓化身為和尚講經,以及身體溼溼黏黏開民宿的嘉魚夫婦,甚至跨物種的通婚繁衍後代,與傳聞中的貉四眼相對,看河童小弟捕魚,這樣的世界一切有如常見現象,沒有大驚,只有小怪,更無恐怖感。

冬蟲夏草亦稱蛹虫草,冬天寄生在昆蟲蝠蛾幼蟲上,到了夏天從幼蟲頭頂長出來的草。這是生命的型態無常改變也是莫可奈何的事,只能在被賦予的條件下,努力實現自己的生命。也感嘆時光無情流逝。

文章標籤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