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昨天(11/19)早上甦醒後,趴著休息無法進食的畫面,應該是牠看這世界的最後一眼。
我非常難過,(;´༎ຶД༎ຶ`)
前兩天的新聞,覺得團團逐漸好轉,昨天的新聞讓我擔心焦慮,
下午的的新聞,讓我淚崩。
但,團團,我不要跟你說再見,我要一直把你留在心底,
因為你的呆萌樣陪我渡過人生最低潮,
謝謝團團,陪伴我們走過14年的光陰。
謝謝團團帶給大家這麼多歡樂時光。
我會永遠記得你是乖團團,帥團團。
希望大家都能記得你可愛的身影。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17日晚間突發四次癲癇,醫療照管團隊即時給予抗癲癇藥物緩解症狀並徹夜守候,隔日雖甦醒,但後肢明顯無力。
今(19日)上午「團團」好不容易甦醒後,一直趴著休息,顯示身體非常虛弱。
大貓熊「團團」今(19日)凌晨1點5分、1點56分及3點54分癲癇再度發作,醫療照管團隊同仁雖為「團團」施打抗癲癇藥物,
但「團團」發作的症狀仍持續間歇性地發生,在獸醫師數度補強抗癲癇及鎮定藥物後,直到早上7點3分癲癇症狀才暫歇。
台北市立動物園指出,隨著「團團」癲癇發作的密度和頻率明顯增加,醫療照管團隊發現短效型的抗癲癇藥物已無法有效抑制癲癇發作的狀況;
「團團」每一次癲癇發作時,雖然獸醫師都會立即給予抗癲癇藥物可暫時舒緩牠不適的症狀,但「團團」進食量早已降低,
隨著癲癇發作的頻率增加,「團團」的生理和精神狀況都每況愈下,其他重要指標如血液檢查結果,也顯示「團團」的健康情況一直在走下坡。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今(19日)早上「團團」好不容易甦醒後,一直趴著休息,顯示身體非常虛弱,更完全無法進食。
面對「團團」病情惡化趨勢,醫療照管團隊在討論後,決定盡速幫團團進行CT斷層掃描及相關生理指數檢查。
根據CT及生理指數研判,「團團」的病況已不可逆,即便想辦法讓牠從深度麻醉中甦醒,「團團」也難再有品質地自主生活,
因此,醫療照管團隊在百般不捨的痛苦中,仍共同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要再繼續痛苦了。
醫療照管團隊已經確定「團團」在下午1點48分心跳停止離世。
對此,台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未來會針對「團團」的個體,做病理解剖,擔心會是遺傳性的疾病,就能提前注意圓寶和圓仔的狀況。
此外,曹先紹說,團團的遺體也會比照林旺的概念,保留皮毛標本和骨骼標本,也會保留活體細胞,而皮毛標本會留在動物園館內。
動物園前園長葉傑生則表示,聽到消息後很痛心,在團團生病期間,他不斷的禱告,也很密切觀察團團的狀況,
希望能有奇蹟發生;他說,團團的一生帶給很多人美好的回應,希望他走後,還能將遺體做為標本,繼續延續生命教育的意義。
★新聞眼/團團一生 見證兩岸關係盛衰 2022-11-20 01:24 聯合報/ 記者楊正海 李承穎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昨天病逝,兩岸人民都傷感,十多年來,應該是親善、保育大使的大貓熊,
因台灣政治涇渭分明,團團曾被視為中共統戰工具,甚至引發激烈攻防。
團團的一生,正好見證了兩岸關係由盛轉衰的過程,也讓國人省思,兩岸關係該何去何從。
扁政府時代,兩岸政治局勢複雜,大陸要贈與台灣貓熊的消息傳出,又萌又可愛的大貓熊,活生生成了綠營口中的統戰工具,甚至還被罵「支那賤畜」,當時還沒所謂的「認知作戰」,但貼上政治標籤後,在綠營壓力下,扁政府白白失去改善兩岸關係的機會。
直到二○○八年,馬英九執政後,兩岸破冰後,團團和圓圓才走上「和平之旅」,飄洋過海抵達台灣。
大貓熊進駐台北市立動物園,話題性十足,雖然仍有反對者批馬英九「為了兩隻貓熊賣掉台灣主權」,但結果證明,不僅帶來可觀的觀光、經濟效益,
團團和圓圓也變成孩子心中的大明星、兩岸和平的使者,自然而然脫下統戰標籤,正如牠身上只有黑白,沒有藍綠。
「貓熊旋風」後來隨著圓仔、圓寶出生再現,貓熊一家人陪著許多台灣人成長、歡笑,療癒許多人的心,動物園甚至有粉絲每天記錄一家人的可愛模樣,當年的政治攻防,一度化作雲煙。
但如今兩岸關係再度降至冰點,共機共艦不斷擾台,加上有心人刻意操作亡國感、高舉「抗中保台」旗幟,升高兩岸人民仇視,造成兩岸關係嚴峻;
團團離世之際,正是兩岸兵凶戰危之時,迎回兩岸和平紅利的距離似乎愈來愈遠。
然而,團團在生命終了前夕,還啟動了兩岸合作的另一個機會,讓陸方的貓熊專家前來協助診治,證明在人道前提下,兩岸仍可暫時放下成見。
團團的一生背負沉重的任務,成了兩岸關係變化的寫照,而兩岸因為牠產生的悲憫與共鳴,或許能成為承先啟後的契機。
★關於大貓熊團團和圓圓
團團2004年9月1日出生於中國大陸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原名「華靈」,性格溫和乖巧,2008年與圓圓一同來台。
團團和圓圓來台前住在大陸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團團原名「華靈」,性格溫和乖巧,團團一臉萌呆,因個性溫和親人,在大陸被暱稱小乖乖。
團團的父親「靈靈」,母親是「海歸」貓熊「華美」,雙親都是人工養育的貓熊,相較於圓圓的生母是野生斷掌貓熊「雷雷」,
圓圓被雷雷帶在身邊養大,個性較機警火辣,團團則是標準的暖男,即使到病重後期,還是會聽保育員的話量血壓做檢查,
是台北巿動物園四隻大貓熊中最聽話貼心的寶貝。
圓圓本名為友友、外號為黃毛丫頭,2008年團團與圓圓一同來台。
當時團團、圓圓僅4歲,至今來台14年,姊弟戀修成正果,2013年生下大女兒「圓仔」,
2020年6月再生下小女兒「圓寶」,一家四口也是動物園中的明星家族。
18歲的團團今年8月發現左大腦枕葉額葉、右大腦半球出現病變。10月底出現後肢拖行無力的症狀,大多數時間僅能躺著,食量也創新低。
11月17日開又陸續發生4次癲癇,19日凌晨病況惡化,持續出現癲癇,且身體虛弱,完全無法進食。
醫療照管團隊判斷病況已不可逆,即便百般不捨,還是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再繼續痛苦了。
團團今年8月才剛與圓圓一起歡慶18歲生日,俏皮模樣還歷歷在目,可惜再也無法看到這樣的畫面。
團團生日是9月1日,圓圓則是8月30日,因為只差2天,園方每年都會一起幫牠們慶生。
2005年時任國台辦主任陳雲林宣布贈送台灣一對大貓熊,當時大陸方面由九人組成「贈台熊貓挑選專家組」,
依據「健康、活潑、可愛」的標準挑選而來、性格也必須合適,最後自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選出16號雌性熊貓和19號雄性熊貓。
大陸中央電視台經過票選活動,正式命名為「團團、圓圓」。
幾經波折直到2008年,海基、海協兩會簽署「互贈珍稀動植物協定」,台灣首度獲贈貓熊團團、圓圓的出生證明,
我方則回贈長鬃山羊和梅花鹿,同時也敲定貓熊來台時間及負責運送熊貓的航空公司。
同年12月23日,團團、圓圓搭乘專機抵台,住進牠們的新家台北市立動物園。
接受一個月的檢疫後,於次年的農曆春節正式和台灣民眾見面。
↓
團團和圓圓剛來台灣時,還是稚嫩的小朋友。(圖/台北市立動物園)
當年「團團、圓圓」專機是長榮航空747客貨機艙打造「頂級熊貓專艙」,以「安靜、暗光、舒適」為最高指導原則,
特製的熊貓餐竹子、水果、窩窩頭一路相隨。溫度濕度配合熊貓特性,調整在攝氏18度、濕度在70到80度間,飛機降落後,
馬上關掉引擎,由地面派遣作業車供電,以「最高品質的無噪音環境」讓熊貓下機。從機場到動物園途中,一路由警車開道。
事實上,為了爭取大貓熊進駐,台北市動物園耗資新台幣2億5千萬元,興建3層樓展示館,也派員至臥龍保護區學習飼養照護。
在貓熊還沒入住前,園方也開放全台各地的小朋友、民眾抽號碼牌,試走大貓熊參觀動線,當時大家拿著號碼牌擠滿貓熊館,
模擬正式開放後的情境,眾人都相當期待與大貓熊見面。當時團團、圓圓造成一股旋風,大熊貓展短短34天,入館參觀人次突破50萬人。
↓
貓熊館第二天開放,團團、圓圓精力充沛,不時親密地輕咬、互抱、玩摔角嬉鬧。
↓
團團圓圓感情好,但偶爾也會出現類似打巴掌的爭吵動作。
↓
團團圓圓常常四腳朝天吃竹子,也會四腳朝天呈「大」字型睡覺。
團團、圓圓來台後,圓滾滾的外型、可愛的動作,讓牠們瞬間成為動物園的大明星。到台灣的第一天,團團、圓圓對新環境充滿好奇、到處探索,
團團更是「大胃王」,一口氣吃了一大堆胡蘿蔔、蘋果及窩窩頭,食量比圓圓幾乎多了一倍。兩隻大貓熊也相當興奮,直到凌晨才入睡,
後續動物園安排了一系列的檢查與課程,如今過了14個年頭,大貓熊也習慣在動物園的生活,牠們吃吃睡睡的可愛模樣,也成為大小朋友的共同回憶。
2012年兩隻大貓熊一度看對眼,卻沒有完成交配,隔(2013)年牠們以人工取精受孕方式,成功生下女兒「圓仔」。
之後幾年,園方嘗試讓團團、圓圓自然交配,也把握發情期,雖然可見團團和圓圓的反應激烈,但頻度與幅度未符合期望,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仍如往年一般,沒有達成相見歡的表現。
為避免錯失最佳的繁殖時機,獸醫師們再度替牠們完成第2次人工授精,前(2020)年誕下小女兒「圓寶」,是第2隻在台灣出生的大貓熊;
每逢生日時,園方都會為牠們準備蛋糕慶生,一家子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
怎料9月1日才剛度過18歲生日的團團,身體狀況卻出了問題,早在去(2021)年底時,團團就出現流鼻血合併打噴涕的現象,
當時安排了一次全身性健康檢查,結果發現團團的鼻腔有發炎症狀,所幸並無大礙。
到了今(2022)年8月中下旬,保育員發現團團行為與以往不同,食慾也不太好,嘴邊還曾出現過白色泡沫,回放監視器影像後,
驚覺團團在8月23日上午7點左右曾發生3分鐘癲癇症狀,趕緊於9月18日安排牠到台大附設動物醫院接受相關檢查。
院方為團團進行腦部MRI檢查,MRI影像顯示其左大腦半球有局部液化壞死病變,右大腦半球亦可見類似病變,此病變可能是造成團團癲癇發作的原因。為了進一步釐清腦部病變的可能肇因,獸醫師為團團採取腦脊髓液進行後續的分析化驗,同時完成整體生理檢查。
儘管近來團團均在後場休養觀察中,但狀況仍未見好轉,團團今凌晨1點5分、1點56分及3點54分癲癇再度發作,醫療照管團隊同仁雖為團團施打抗癲癇藥物,但團團發作的症狀仍持續間歇性地發生,在獸醫師數度補強抗癲癇及鎮定藥物後,直到早上7點3分癲癇症狀才暫歇。
隨著團團癲癇發作的密度和頻率明顯增加,醫療照管團隊發現短效型的抗癲癇藥物已無法有效抑制團團癲癇發作的狀況。
動物園稍早證實,根據CT及生理指數研判,團團的病況已不可逆,因此醫療照管團隊在百般不捨的痛苦中,仍共同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要再繼續痛苦了。
對日夜照顧牠的台北市立動物園團隊來說,放手是很艱難的決定,畢竟團團帶給大家這麼多單純快樂的回憶.
而兩隻大貓熊的名字難免引發兩岸政治聯想,民眾的關注度也特別高。據動物園統計,「團團」、「圓圓」初亮相的2009年,
創下了360萬入園人次的紀錄,這個紀錄直到2014年「圓仔」的誕生才被打破。
一名長期推廣保育教育的動物園人員表示,他不認為這種關注度對其他動物不公平,因為在照養人員眼裡,牠們與其他動物無異,都是自己負有責任的孩子,但牠們作為動物明星,讓動物園被重視、獲得更多資源,連帶照顧到其他動物。
大貓熊「團團」在台灣生活逾14年來,不僅讓保育概念深植人心,「團團」的最後里程,更為全民帶來一堂生命教育課程。
團團一歲多(右)與圓圓玩耍、吃竹子。(中新社)↓
保育員:團團是個乖孩子
2022-11-20 01:27 聯合報/ 記者 潘才鉉 徐偉真/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離世,讓園方照護團隊萬分不捨,動物園大貓熊館館長陳玉燕回憶,團團就是很乖的孩子,
「也是一家四口較乖的那隻」,每天都開心吃飯、休息、玩耍,對於園方照護都很配合,還乖乖配合保育員減肥。
談到與「團團」的生活點滴,大貓熊館長陳玉燕極力壓抑情緒,不讓早已在眼眶打轉的淚水滑落。
「牠就是很乖、很乖的小孩,就連現在也是很努力⋯⋯我們盡量讓牠快快樂樂地過完最後的日子」。
團團與圓圓生下了圓仔與圓寶,在這一家四口,團團也是與照護團隊互動最好的一隻。
陳玉燕說,圓圓因為個性比較強勢,照護團隊戲稱圓圓是「四川辣妹子」,團團則是個性憨厚,每天開心吃飯、休息、玩耍,
且反應比較直接,肚子餓就直接出聲表達,團隊在管理上較不傷神。
園方表示,團團喜歡安靜玩木屑、不會吵鬧,只要照顧過的保育員都說牠是乖孩子,「團團」雖然乖巧,但照養團隊沒有因此少關心牠;
由於「團團」體型較圓,團隊曾試圖將每天3下的仰臥起坐,只要保育員比一個往上的手勢,團團就會用力起身做仰臥起坐,非常聽話。
加入訓練菜單,並設計許多行為豐富化玩具,能讓「團團」多爬樹。「團團」還因為在2018年左上犬齒斷裂,成為全球第一隻戴牙套的大貓熊。
陳玉燕說,團團今年過得很辛苦,一月時流鼻血,為了幫牠治療進行訓練,團團很乖很聽話,保育員要幫牠噴噴劑,牠立刻就接受不會掙扎,雖然每天要吃很多藥、打很多針,團團都配合,最後用內視鏡檢查才發現是不明原因引發的慢性鼻道發炎。
團團面對園方所有的檢查都表現十分溫馴,歷經多次癲癇發作,每次都讓照顧員心驚膽戰,昨天忍痛放手,也讓所有照護員萬分悲慟。
新聞稿-大貓熊「團團」再發作癲癇 醫療照管團隊徹夜守候
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昨(11/17)日晚間突發四次癲癇,醫療照管團隊即時給予抗癲癇藥物緩解症狀並徹夜守候,
今早「團團」休息後已甦醒並可以在保育員悉心照料下進食,但後肢明顯無力需再觀察。
昨(11/17)天早上保育員及獸醫師發現「團團」精神欠佳,較不願移動,對食物提不起興趣,連保育員呼喚牠也沒太大反應,
於是開始加強對「團團」的行為觀察。
到了下午4點41分,保育員看到大貓熊「團團」突然發生癲癇,於是立即通知獸醫師,獸醫師也及時抵達。
隨後立即針對團團癲癇發作進行醫療,醫療照管團隊並同時和醫療顧問團及大陸專家取得線上聯繫。
因「團團」在短時間內數次發作癲癇,醫療照管團隊後續以施打輸液的方式持續給藥,待症狀穩定下來後觀察「團團」的情況,再適時調整治療方式。
由於「團團」的情形尚未穩定,保育員及獸醫師徹夜留守,以嚴密監測「團團」的變化,幸好經過藥物控制,「團團」昨日晚間7點33分之後未再發作癲癇症狀,並且在鎮定藥物作用下入睡休息,今天早上自然甦醒後開始嘗試起身活動,但後肢仍使不上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