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毓嘉的這本散文集《棄子圍城》,前半本文風唯美,一斷句是詩,一長句則纏綿悱惻簡直是愛戀中人的獨白,那怕是內容涉及情慾認同及其在台灣的艱困處境,他看見所願意看見的,兩個男人暫停於亮紅燈的斑馬線前,如交頸鵝般密語或執子之手,不過數十秒也是永恆了。
白先勇的《孽子》寫的個群體,羅毓嘉的《棄子》是個單數非複數,或許是強調作者一人。「棄」字本身帶有邊緣質感,那是種宿命,被拋棄者被阻隔於另一狀態時的孤寂心理。
上半部是《樂園輿圖》的前傳,少了點嘉年華,多了點人性味,不脫美文傳統。下午半部的「圍城」烽火連天,《棄子圍城》從他十八歲寫起,他對愛的試探,難以言說的愛,欲與病,從來不是容易的事,雖說不上千瘡百孔,傷痕累累是躲不了的。羅毓嘉身兼文學創作與財經記者二職,同是直逼真相的行業,新聞有時效性,文學壽命長些。如何把「吃人的島嶼」發生的事件流傳後世呢?「圍城」展現了雜文匕首,由光華社區、核四、洪仲丘案、死亡該不該廢等等,無一不談,無一不顯作者的所思所想。
在這年代只有愛是不夠的,或者說愛的定義可以稍為不同,若是憎恨,如果不是珍視之物倒也不必處處留心造詞詆毀了。什麼是愛,就是我讀來《棄子圍城》是一本關於愛的書。然愛與恨本非一體兩面,恨也是一種極端的愛。光有愛是不夠的,攙和一點恨意才是真實的人生,這正是此書的獨特之處。
棄子圍城
作者:羅毓嘉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3/11/26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