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8  

飲食文學也是一種旅行,味覺的遊歷,在《味道福爾摩莎》裡,焦桐走遍台灣及世界各地抽絲連出與台灣飲食有關的線索,用舌頭認識地方城市,用肚皮品嚐民風習俗與人情。例如談到鱔魚意麵,他就說:這是南臺灣的風味小吃。緊接著他便為我們介紹:外地人來臺南,要品嚐古早味,若無把握,不妨按「阿」字輩尋索,像「阿美飯店」、「阿霞飯店」;連小吃也是,諸如開元路的「阿銘鱔魚意麵」、公園路的「阿輝炒鱔魚」、西門路的「阿鐵鱔魚意麵」、民族路的「阿江鱔魚擔」。

對台灣飲食傳聞掌故引經據典,從文化歷史,地理,族群等深掘書寫牢牢扎根台灣的在地飲食特色,像〈甜不辣〉在焦桐的觀察下這類魚漿食品,似乎早已演變成逐漸穩定的台灣味道,族群的歷史記憶濃縮在一碗天婦羅裡,銘刻後殖民的文化。

菜市場裡面的小吃,從炒米粉、擔仔麵、扁食、肉粽、福州乾麵、肉圓,菜脯蛋、番薯粥、燒酒螺都曾是童年時期的記憶。

介紹豬血糕,他就說得如此令人信服:「簡單,是豬血糕的美感特徵,也是生活的藝術,不矯飾,不包裝,不過度加工,透露一種質樸憨厚的美學手段,可當點心,可作菜餚,又可取代主食,是藍領美食的典型之一。因此吃豬血糕少了正經八百的身段,一支豬血糕在手,可以享受邊走邊吃的快感。」

飲食文學也是抒情的散文,焦桐用味道用食物想念親人朋友,尤其懷念過世的焦妻,本書有四分之一的篇幅都有焦妻的身影。

焦桐在飲食的介紹或批評好與不好,嫉惡如仇,喜歡與不喜歡,愛恨分明,從不含糊,在〈三杯雞〉中狠狠批判電視名廚:居然教人家加了醬油還加蠔油,醬油膏,居然還有獃廚教觀眾下縴粉,用微波烹製。上帝保佑臺灣電視觀眾。

焦桐把臺灣的小吃分成飯之屬、粥之屬、麵之屬、粉之屬、羹之屬、果之屬、飲之屬、肉之屬、水族之屬,還有介紹美食餐館的店之屬,共十三屬,在這食安危機頻拉警報的時代,透過飲食教育和食品安全等宏闊觀點,品味教育稍嫌匱乏的時代,在這以「貪食」為罪名遠播國際的福爾摩莎小島上再加二篇〈飲食衛生〉〈食品安全〉的連續分類法,方便讀者尋索閱讀及食用及思索飲食生態。

焦桐將糕餅歸在「餌屬」,「餌」本義糕餅,台灣人愛吃糕餅點心,糕餅不是正餐如小巧魚餌釣人胃口。

《味道福爾摩莎》真是一本巨著,全書厚達七百多頁,是焦桐二十餘年來的研究心血,將臺灣各地飲食文化的精華收藏於此重量級文學經典,這三十萬字有如台灣飲食百科,我們可以讀到應有盡有豐富的飲食知識,以及文學的細緻瑰麗。

 

 

 

 

★味道福爾摩莎

作者:焦桐

出版社:二魚文化

出版日期:2015/06/30★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味道福爾摩莎 焦桐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魔女舒嫚  的頭像
    魔女舒嫚

    舒嫚的部落格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