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我是在中國第一位女明星胡蝶女士的回憶錄,讀到鴛鴦蝴蝶派的代表人物張恨水的經典章回小說《啼笑因緣》(因緣,不是姻緣,因緣是來自佛經的禪語,但啼笑因緣經常被誤寫為啼笑姻緣。導演王正方說:寫成姻緣太俗氣。)這本小說的故事內容。
故事背景是民國初年軍閥割據的北京城,大學生樊家樹,愛上唱大鼓的姑娘沈鳳喜,又結識在天橋賣武藝維生的關家父女。樊家樹為鳳喜安排生活,讓她不須再去賣唱。對關家老爺的照應卻讓女兒關秀姑意亂情迷,而表哥表嫂介紹的富家女何麗娜,居然長得跟鳳喜十分相像。三0年代胡蝶女士主演這部電影,演得就是鳳喜和何麗娜的角色。
通俗小說的安排就是何麗娜知道樊家樹並不怎喜歡她,她對樊家樹始終抱持一片痴心。家樹返鄉探母病,鳳喜卻在叔叔的圈套下半推半就的嫁給了大軍閥,家樹回到北平找不到鳳喜,急於打聽鳳喜的狀況,於是俠義的關秀姑混入軍閥家中,造成一陣風波,刺激的鳳喜精神錯亂瘋了,關家父女逃亡,樊家樹避居天津。
故事本身是鴛鴦蝴蝶的多角愛情關係,特別的是書裡還摻雜了當時流行的武俠風格,談情說愛外還有不少耍刀動槍飛簷走壁情節,愛情曲折,人物精采。
故事結尾附錄,張恨水說明當初因為《啼笑因緣》 銷售太好,一直有人要求他將結局再多著墨點,他一直不寫,迫於輿論壓力以及出現太多偽續作,覺得有必要對讀者做交代,三年後提筆寫了續篇,為書中人物立下了結局(本書亦收錄)。
續篇主要是講日本侵華時期這些主角報國的情節,我反而喜歡附錄,也覺得張恨水之所以會成為通俗小說的第一大家,功力就在於不寫續集就算了,一寫就嚇讀者一大一跳,不講鴛鴦式的愛情,是講大時代的青年救國抱負,男主角的個性有所轉變,他在愛情上面是優柔寡斷,溫溫吞吞,囉哩八嗦。但在大節上面是毫不猶豫的。還有女主角何麗娜的個性實在太棒了,天生直爽但對於愛是保守且固執的,這種衝突也因此讓她顯得更可愛。
《啼笑因緣》自從1930年代起,至少有六次拍成電影,說唱,電視連續劇(年代久遠,沒看過)。這個故事受歡迎,除了人物角色鮮明,故事曲折,高潮迭起外,反映了世間繁華而轉身卻又道盡人生無常,或許這就是通俗小說裡最讓讀者唏噓難忘的餘韻。
小說很厚很厚,可以讀很久,讀小說時看作者細細描繪的舊時代北京城風光和娛樂活動,很有點讀遊記況味。
作者提到他是在花開正媚的五月天裡逛了京城的中山公園,面對著綺旎如一幅工筆畫的眼前風光,腦中構築了一齣悲歡離合的幻影,這些念頭記了下來變成了這永不休止的文學,因為它跨越時空,締造出數不清的啼笑因緣故事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