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讀近代歷史,必定提到慈禧太后如何浪費,將購買戰艦的錢拿去修建頤和園,大肆慶祝生日。誤信義和團的刀槍不入,殺害傳教士,引起外國人不滿,以致中國飽受列強欺凌,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小時候愛看清裝宮廷劇,但一年看不到幾齣,據說是蔣經國總統非常討厭清裝宮廷劇裡太監宮女左一聲喳,右一聲喳,更討厭慈禧太后,所以電視台自我約束,少拍清裝劇。
慈禧原本只是咸豐皇帝的嬪,在生下了咸豐唯一的兒子後,才成為妃。咸豐皇帝死後,母以子貴,成了皇太后,同治帝年幼,與慈安皇太后兩宮垂簾聽政,為獨攬大權,慈安的藥裡下毒將她毒死。沒想到同治年輕喪命,未留下任何子嗣,又立了年幼的光緒為帝,繼續掌握國家大權。
慈禧太后親掌國家大權數十年,是中國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史上對她的撻伐之聲,始終未歇;對她的批評,也是貶多於褒。然而,對於慈禧的生活,人們卻知道的少之又少。
最近剛好借到一本由大陸作家,金易先生所著作《宮女談往錄—我在慈禧身邊的日子》。作者金易先生由房東口中得知與他住同院落,頭臉衣褲整潔白髮老婦,年輕時是慈禧太后晚年時期,身邊的貼身宮女之一,那時還是個學生金易先生因好奇心,晚上燈火管制開始,大街小巷一片漆黑,他口袋裡就揣上兩包高碎(茶葉末),撩起藍布褂,兜上一兜癟花生悄悄地到老人的家裡,請老人談些清宮瑣事。
老宮女本名叫何榮兒,十三歲進宮,在慈禧所住的儲秀宮內當宮女達八年之久,為人靈巧,在慈禧身邊專司敬煙。清朝八朝子弟一出生就每月享有皇糧,這是皇上給的恩典。女孩子滿十三歲後就要進宮當差答謝皇恩,這是當奴才應當孝敬的差事。
慈禧對榮宮女不錯,原想滿二十五歲放出宮去,能有好姻緣。父親遊手好閒,提籠溜鳥又貪財,竟應允總管太監李蓮英請求太后作主,賜婚給他的乾兒子專為光緒皇帝剃頭的劉太監為妻。
八國聯軍時,隨慈禧西逃,一路上仍照料慈禧的飲食起居。直到次年慈禧回宮議和,老宮女因年齡大而離開宮廷。榮宮女離宮以後,因劉太監抽鴉片好賭又善妒,就不跟以前宮中大太監,宮女往來。靠著變賣在慈禧身邊八年積存的許多珠寶為生,連預留百年壓棺的最後三件首飾在「七七事變」後,警匪聯合演出了一出「插刀盜寶」的慘劇。半夜三更,兩個蒙面強人破門而入,用刀往枕頭上一拍,她用性命和屈辱所換來的珍寶,眼睜睜地被搶走了。呼天不應,於是她只好外出替人幫傭做針線活維持生活。。
書中第一章就說了剛入宮的小宮女進儲秀宮,首先拜見「姑姑」,學習睡臥姿勢等食衣住行生活儀節,以及如何向慈禧敬煙,奉茶,不可注視著老佛爺,當差時要憋氣,不準打嗝,放屁更是大不敬,值夜時更要隨時保持警覺,免得老佛爺喊人要茶水時,沒有立即上前應答,就不是挨打罰跪能算了。隨時都顫顫驚驚,上百名宮女們所接受的嚴格訓練,都只是為顯示天家威嚴。
伴君如伴虎。伺候這群王宮貴族,稍有差錯,小命也就難保。因此宮女、太監們終日提心吊膽,唯恐出現怠慢的狀況。
小宮女們最盼望的是每月初二,那天她們得以和家人見面,在神武門隔著柵欄,和父母或兄弟妹說說話,把月錢或是主子賞賜的衣料讓他們帶回去。要見這一面,平日也要對管事太監進所能的奉承巴結。
宮規森嚴,宮女,太監絕不可能像我們在連續劇看見在宮中獨行。宮女必定兩人同行,後面跟個小太監,美其名作伴,因若大紫禁城有多少冤魂鬼神傳說,結伴同行才安全,實際是互相監視。
嬪妃們更是嚴禁串門子,連跟太后皇帝同處一室,一家人圍坐,沒得到允許,皇帝嬪妃間不能隨意交談,所以「後宮甄環傳」裡,嬪妃聚集閒聊,共商密謀計策謀害某妃嬪的事是不可能的。
慈禧生活的奢靡經由小說戲劇宣染,眾人皆知,但民間所流傳的免不了有加油添醋的誇大情節。透過慈禧貼身宮女的親口描述,讓讀者彷彿透過榮宮女的眼睛看見這位權傾一時老佛爺的生活起居。慈禧對生活的講究,重視自身的調養保健,書中有許多精彩敘述,「在太后的寢殿裡擺著五六個空缸,是為了窖藏新鮮水果用的。太后的寢殿裡不願用各類的香薰,要用香果子的香味來薰殿,每隔三五日就替換。」
慈禧愛美,對香粉胭脂非常講究,宮中有處花園專植各色玫瑰及珍貴花草,做為香粉,胭脂的提煉材料。慈禧深信服用珍珠粉,新鮮人乳,能養顏美容,延年益壽。據說,慈禧到了七十歲時,仍皮膚白晰,光滑晶瑩如玉,沒有斑點和一絲皺紋,外國使節夫人見了,嘖嘖稱奇。
慈禧每次沐浴由十二名宮女輪流替她擦澡,一場澡洗下來,要用掉一百條毛巾。她老人家每天都得換穿一雙全新的襪子,每年所丟棄的襪子至少也有365雙。而大清王朝每年光是為了幫慈禧太后縫製上好的綢襪,就得花掉一萬兩銀子。
民國成立後,盤點宮中庫房時,發現專存慈禧御用的毛巾和綢襪還有上萬件,令接手管理的人員搖頭咋舌。
為了預防他人下毒,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必須刻意隱藏自己偏好的食物。每頓飯需有120道菜,每道菜頂多只能吃三口。若挾第四次,近身太監必高喊:祖宗家法,尊貴跋扈的慈禧太后仍得停下筷子,恭請聽念祖宗家法,切記不可再犯。
農曆年慈禧太后,光緒皇帝與皇后三人的團圓飯,則有五百名太監隨侍在側,排場夠大吧。
滿清末年民亂四起,最大的原因是出於農作收成不好,農民難以溫飽,稅金嚴苛,繳納不出稅金,饑民只能四處竄逃,結夥打家劫舍。但當日宮廷的小太監們,每日仍以上好的精米、黑豆、高梁與燕窩水等餵食慈禧喜愛的鴿子與各式飛禽。對比下皇宮的奢華生活不免想起,歷史書裡寫的;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正處於嚴重內憂外患清廷,不知苦民所苦,皇宮內部作息依舊,排場依舊,奢華也依舊。
整本書除了訴說以慈禧為中心的生活起居外,若有光緒極有可能是被慈禧太后下慢性毒藥毒死的佚事,李蓮英這總管大太監不像戲劇中那樣壞心眼,每遇慈禧處罰光緒帝時,他總暗中維護,崔玉貴在慈禧西逃前奉旨率人將珍妃推入井中的細節。
光緒帝無子嗣,慈禧挑選端郡王載漪次子溥儁為儲君。在西逃時,大阿哥卻跟借住的農家子弟學會吹嗩吶,不知著了什麼魔,興緻一來,就抓著嗩吶嗚嗚啊啊的吹不停。落難的慈禧心情惡劣,又見大阿哥這般觸霉頭,對他起了嫌惡,回京議和後,慈禧以載漪「縱容義和團、獲罪祖宗」,其子溥儁因父獲罪不宜做「皇儲」,宣布廢除溥儁大阿哥之位。
與帝位無緣的紈绔之弟大阿哥除了縱情聲色,還抽上鴉片,清朝收攤後,成為落魄的皇親,靠變賣王府中的古董字畫為生,戒不掉大煙,連大宅第都抵押出去,房子越換越小,地點越來越差,最後還是靠住在廟裡安養餘年的崔玉貴接濟,在馬販子所住的客棧有個小房間安身,不至流落街頭。大阿哥在老僕出門抓藥時,孤獨逝去,舊日宮人侍衛隨從湊錢,買副薄棺葬在城外亂葬崗。
成為太監前的閹割詳細描述,在沒有無菌室設備,完整安全消毒程序,沒有麻醉劑,抗生素,止痛藥,做那種手術無疑是賭命,光讀文字,想像那種痛不欲生的痛,不覺頭皮一陣陣麻。
儘管宮廷生活鮮少有快樂的回憶,但何榮兒對於慈禧太后與宮廷內諸多事物,仍舊抱持欽佩、肯定的態度,尤其是所謂的細緻高雅的貴族文化,這其中則包括了禮儀,服飾,精美珍貴器皿,精緻的飲食,閒來在頤和園,御花園遊憩聽戲活動。
《宮女談往錄—我在慈禧身邊的日子》透過一個在慈禧身邊生活了八年的宮女之口,道出慈禧生活所有瑣事,藉此讓人們了解末代王朝在政治與歷史背後的真實生活面貌,為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留下一點珍貴紀錄。
我在慈禧身邊的日子(第二版)
作者: 金易、沈義羚
出版社:智庫
出版日期:2011/04/2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