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6

台灣社會進入高齡少子化後,政府的長照政策口號多過實質作為。當家有高齡老人因慢性疾病,或是失能失智需要長期照護,無法僱用外籍看護幫忙,就由大齡子女照顧高齡父母親,或是兩老較健康者看顧老弱病的那位,成為老顧老的情況。

以溫暖秀美文字撫慰讀者心靈的作家張曼娟年過50後,九十歲的父親先是因為服用多種治療慢性病藥物,引起精神亢奮三天三夜不睡覺,不停不停說話,內容時空錯亂顛倒,人名完全兜不上,讓傾聽的她晚上無法睡覺,白天無法教書。她說:「從一開始完全不知道他發生什麼事,到整個家庭變成一個隨時準備爆炸的大熱鍋,我的心情非常惡劣,無法吃飯無法睡覺。」不久老父親起床時不慎跌斷髖骨,那段日子張曼娟常在深夜伴隨父親搭救護車前往急診室,她看到台灣社會變得好老,急診室病房不單只是傷病者,而是失能老病患者佔多數。

待父親穩定些,憂心父親病況八十歲的母親出現了腦部積水、行走遲緩,輕微失智的癥兆,兩老相繼生病,往返醫院掛號等待看診陪伴做各項檢查領藥,疲於奔命的她遽然辭去大學教職,成為一名照顧者。

她開始在臉書發表一系列名為「照顧著老去的父母,才真正理解人生」的寫作,這些文字分享之後引起很多照顧者的回應,他們認為自己長久以來的孤獨,終於被另一人所理解,於是有了這本《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

張曼娟透露,寫《我輩中人》私下有一個真正的想法,「我成為一個照顧者,看到很多不快樂的老人,難免要想:為什麼他們這麼不快樂?他們的生活條件不是愈來愈好嗎?」她認為癥結在於,成為「老人」之前,在「中年」這個很重要的階段,沒有跟自己好好清算鬥爭。

倘若想要有心平氣和、從容自在的老年,絕不可錯過關鍵的中年期。

中年,是歲月的累積;大人,卻是人生的修為。

大人不必討好他人;不必與全世界和解;不再等待成功;不再追求名利,因為確實明白,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她對朋友說:「我們是最棒的一代,人世間的情義都付出了,也都承擔了。」

50歲以後,「照顧著老去的父母,才真正理解人生。」她常用這樣的話勉勵自己:「年過半百,中途而已。」路還要繼續向前走。

書中有「自私是一種美德」談論拒絕的勇氣,如心靈勵志的「失去,也是一種愛」,「停止等待,善待自己」,用溫和的語氣分享自己的經驗,思索幸福的定義。

聆聽曼娟老師訴說關於我輩中人的那些事,感受所有歲月的積累,實踐人生該有的修為,成為一個成熟的大人。

 

 

 

 

★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

作者:張曼娟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8/03/30★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魔女舒嫚  的頭像
    魔女舒嫚

    舒嫚的部落格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