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收到消息~大橘貓在萊爾富騎樓客串招財貓。
放下讀到一半的小說,穿了外套趕去看貓。
還是慢了一步,店員說:阿嬤把大橘貓牽回去了。
沒貓可看,既然出門了,散散步吧。
櫻花零星幾朵,沒什麼意思。
枇杷樹開花了。
隨手拍兩張。
今早經過時,已經結出果實了,還套了紙袋,怕鳥兒先嘗鮮。
枇杷古名盧橘,又名金丸、蘆枝、小芒果、琵琶果,是薔薇科中的枇杷屬的一種植物。
枇杷原產中國東南部,因果子形狀似樂器琵琶而名。
常綠小喬木;樹冠呈圓狀,樹幹頗短,一般樹高3至4米。葉厚,深綠色,背面有絨毛,邊緣成鋸齒狀。
枇杷與大部分果樹不同,在秋天或初冬開花,散冷香,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他水果都早,
因此清·陳淏在著作《花鏡》中稱枇杷是「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
蘇軾於詩作《惠州一絕》中亦曾提及枇杷:「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枇杷的花為白色或淡黃色,有五塊花瓣,直徑約2厘米,以五至十朵成一束,可以作為蜜源作物。
成熟的枇杷果子亦成束掛在樹上,每個果子長3-5厘米,成圓形、橢圓、或長狀「琵琶形」。
枇杷表面被有絨毛,未熟時青綠色,較硬實,芳香氣味較濃。成熟後外皮一般為淡黃色,亦有顏色較深,接近橙紅色的。
果肉軟而多汁,主要可分為白色及橙色兩種;稱「白沙」(白枇杷)及「紅沙」。當中白沙甜,果型較小;紅沙酸甜可口,果實若經培育相對較大。
每個枇杷果子內有五個子房,當中一至五顆發育成棕色的種子,人工開發的無籽品種則無種子。
枇杷是春季特色水果,果實風味鮮美,可種植在庭園中作為賞果、誘鳥植物。
樹形姿態優美,可做為行道樹或庭園樹。葉片是枇杷膏原料。
枇杷葉亦是中藥的一種,以大塊枇杷葉曬乾入藥(又稱作枇杷葉、盧橘葉、無憂扇),被中醫藥認為有清肺胃熱,降氣化痰的功用,常與其他藥材製成「川貝枇杷膏」。
但枇杷與其他相關的植物一樣,種子及新葉帶有輕微毒性,生吃會釋放出微量氰化物,但因其味苦,一般不會吃足以致害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