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多元成家的話題能見度高,不乏知名人士現身說法,女女戀,男男戀不再是禁忌不可說的話題。
白先勇小說「孽子」拍成電視劇,知道五〇年代的台灣男同志的生活故事。
讀過近代的〈童女之舞〉〈像我這樣一個拉子〉,那麼被稱為老拉的女同志,
那個封閉,但凡遇禁忌話題,人們閉口不談的五〇年代,她們的生命故事是怎麼樣呢?
在圖書館新書推薦區看到這本《阿媽的女朋友:彩虹熟女的多彩青春》,做為有字就讀的食字獸,就要借回去讀讀,解疑惑。
協會 工作人員以驚人毅力,透過各種關係,想盡辦法讓17位受訪者願意說出她們的故事。
17人,最低年齡55歲,最高75歲,年輕的同志成長在相對友善的環境,接受訪問的意願較高。
一跨到50歲以上的年齡層,幾乎是難以觸及的銅牆鐵壁。
書裡年紀最長的阿寶與黃曉寧,年輕時找到一群氣味相投的拜把兄弟,
阿寶有13個,黃曉寧也有12個踢兄弟,外加一個人稱十三妹的男同志。
黃曉寧,在影劇版看過她的介紹,年輕時演唱西洋歌曲,人稱女貓王,
美軍俱樂部演出,被美國大兵指認為「tomboy」。
書中有一對是母女,女兒說起小時候,自己媽媽跟同學們媽媽的不同,
理平頭,著男裝,像父親般扛貨物,開貨車,鄰居阿婆以極粗魯的字眼形容母親。
她父親是敦厚寬容的人,從不要求太太要像女人般穿著打扮,對找上門的女子,不曾口出惡言。
另一位的女朋友父親上門提親,家人只能尷尬說:伊,不會娶妳啦。
女方加碼許諾豐厚嫁妝,家人支吾其詞推辭,為了讓對方死心,豁出去說:伊跟妳同款是查某啦。
幾年前黃惠偵導演的紀錄片《日常對話》中,問她的踢媽媽都去哪認識人,媽媽回說,台北橋下有「一窟」。
各地小池塘裡的最後都去了哪?大概有許多散進婚姻的汪洋。
異性戀家庭是那個時代共同的預設值,即使是書中最奔放自在的鐵踢,也會規勸她的女朋友們去結婚。
書中摘要↓
〈故事1 阿寶——大橋頭的飄丿歲月〉— 二十六歲開始交女朋友,前後曾有十八位。
什麼?古早不是沒有同志社團、沒有同志社群也沒有網路嗎?竟然有十八位女友!
「女友都是去哪裡認識的?」「兩個女孩走在一起,我們一群就起鬨,騎孔明車來去撞他,撞了如果他不會罵我們,這才交得到。」
〈故事3 阿松——不設限的人生,迎向彩虹未來〉— 阿松應付相親場合有兩個方法。
首先要求雙方家長不要出席,相親時,阿松會帶當時的女友一起去⋯⋯阿松帶著女友出席相親場合,
沒有言語上的公開出櫃,卻已是不言自明的現身行動。飯局結束後,阿松不給對方結帳的機會,
一定都拿得到帳單付帳,如此強勢作風,通常會成功的嚇跑相親對象。
〈故事6 途靜——一生路途,只求安穩平靜〉— T的省籍之分,台灣掛的多在北投、三重、延平北路與台北橋一帶。
屬外省掛的途靜說當時在台北的家就像是最早的T bar,在忠孝東路四段二一六巷跟朋友租了一個大房子,三房一廳,
二十幾歲下班後的年少輕狂,都在這裡發生。
「那時候我們家客廳就是T bar,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說我們家就是T bar。」
〈故事13 老骨頭——走出帥T、美婆的迷思〉— 當時的老骨頭依著自己過往戀情與性格,
將自己識別為T,按圖索驥地找到當年林森北路上有名的一家T吧,
自己一個人單槍匹馬地踏了進去,卻得到「你一點都沒有T味」的回應。
「T味是什麼啦⋯⋯」我們這一旁的聽眾都大笑起來,
他笑著接續道:「那時追求一個婆也是這樣,對方拍拍我的女用皮包和飄飄裙,調侃說:『你追我?我們同一國欸!』」
這書透過親身訪談的口述故事,讓我們了解上一代,甚至更早期的女同志她們如何走過被歧視封閉生命歲月,
經歷過什麼樣的歷程,如何活下來,每一段生命真實呈現,推翻老年同志的諸多刻板印象,
她們不僅僅只有生不逢時的孤單,也許她們當年活得比我們想像的更恣意、更精彩!
阿媽的女朋友:彩虹熟女的多彩青春
作者: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0/09/3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