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老婦人韓妮,在科羅拉多山間礦場小鎮生活超過40多個年頭。
17歲年輕少婦妮特,剛隨著丈夫遷移到這個礦場生活。
某天早上妮特站在「收費為人祈禱」的木牌前,終於鼓起勇氣對屋裡的韓妮說:這是一塊錢,請您為莉莉亞祈禱。
韓妮還來不及說明真實情況,她一溜湮不見了。在這人口不多的山間小鎮,韓妮自然知道這新面孔是誰,禮貌性的拜訪後,
讓這兩個相差69歲的女人成為無話不談的忘年之交。韓妮在妮特身上看見自己的過去,兩個曾經失去孩子的女人,隨著縫製棉被的時刻,一段又一段原本韓妮早以為已經深埋心中的悲傷過往,因妮特的出現,讓她終於有勇氣說出來,誠實的面對這段默默藏匿著,已經隨時間消逝的往日情懷。
為了幫助妮特度過喪子的傷痛,融入辛苦的高山生活,韓妮回憶往事,把過去的一切幻化為一篇篇足以安撫妮特的故事。生命如同她們都喜愛的手縫被,用不同材質的布料、不同色澤的碎布拼湊而成,其中每一匹布都有著記憶,每一張都是一段悲傷的回憶,既哀傷但又感人的摯誠血淚。
縫被道出的那些過往,如此的不堪:留不住的嬰孩,兩個丈夫的消逝。縫製棉被的同時湧出許多傷心的回憶,這些回憶,曾經讓韓妮的生命裡不再有希望,但是隨著妮特的出現,她的陪伴讓韓妮發現到生命其實有著微暗的希望線條,透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醫治的不僅是妮特的心,也讓韓妮的心獲得溫暖,被點燃的煤燈芯,她終於相信關於象徵希望的這盞光將能一直傳遞下去。
《我願為妳祈禱》的故事,約莫從一百五十年前的美國說起,起自南北戰爭直到上世紀初的經濟大蕭條,書中的主角韓妮,一位八十六歲的老婦人,正好見證了這一段不算短的美國近代史,故事最後終結在一九三八年。
看這本書的時候,會發現原來不久前,還沒那麼財大氣粗前的美國,也曾這麼窮困過,在星條旗下的人們在艱苦的環境中也只能自求多福,為甚麼在短短不到三十年的光景,美國能如此進步神速,成為世界第一強權,原因也許很複雜,但絕對和他們本土未曾直接遭受一次、二次大戰戰火蹂躪有關,甚至他們參戰的時間也晚了許多,當戰後所有國家在斷垣殘壁中重整家園時,美國能如此快速恢復元氣、遙遙領先原來的列強也就不足為奇了。
接著在資本主義、鼓勵消費的催化下,美國人這七十來過著前所未有的奢華生活,也為世人標舉了一個大大的「美國夢」,
幾年前金融海嘯來襲,才讓世人驚覺這確是一場夢,架在空中樓閣似的夢。而近日大家檢討氣候變遷、節能減碳時,又一次驚覺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其實是很可怕的,四個地球都供應不起他們所耗費的資源。
所以,讀這本書的同時,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比較真實的美國,雖然比較窮、雖然物資不那麼充沛,即便淘金熱中挾帶許多投機成分在其中,但至少仍需胼手胝足、冒著生命危險去經營,這和後來紙上作業的金錢遊戲是有很大不同的。
書中的幾位女子藉著縫製被子一針一線中網織起來,屬於女性之間細膩柔韌的情誼,故事中的諸女子彼此關係止於鄰友,少了家族是非恩怨、厲害衝突,她們的友情便溫暖正向許多,也因此一人有難眾人都能同當,看見別人好能不猜忌,這在女性情誼中尤屬難能可貴。
故事中讓主角韓妮念茲在茲,甚至極其困擾的,便是該不該原諒那個當初害她失去丈夫孩子,後來已幡然悔改任職牧師的仇人,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她清楚對方輾轉來到這個小鎮,為的就是懇求她的寬恕,但她就是不想給,為此她連教堂也不進,還和她的上帝討價還價盡可能地拖延時間,直至這個曾也愛戀過她的男子,在嚥下最後一口氣前,她才釋放了對方,也釋放了自己。
欠與被欠都是痛苦的,別人欠我的,我以為原諒寬恕了卻沒放下,而我虧欠的,卻好似永遠還不了,這是終生的慟。若有可能,別把遺憾帶進墳墓裡,韓妮在最後及時地放下了一切,在有生之年來得及化解這一切。「救贖」是及時的,這是我看《我願為妳祈禱》最深的感受。
★我願為妳祈禱《Prayers for Sale》
作者: 珊德拉達拉斯
譯者:王雅萍
出版社:大樹林
出版日期:2010/02/2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