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媽媽包粽子,覺得好神奇。兩片葉粽,放入一半糯米,炒的香噴噴的蘿蔔乾,香菇,豆干,蝦米,肉塊,再加入些糯米,粽葉對折,棉繩綁緊,才不會漏米,漂亮的稜角出現,粽子才算成功。

 

這等功夫對笨手的我來說,難如登天,怎麼也學不會。雖然媽媽說包粽其實不需技術,除了抓捏稜角要點技巧,需要的時間和功夫,都是慢活,我沒興趣學,就負責洗刷粽子,切蘿蔔乾豆干,注意蒸粽子的時間,粽子出蒸籠,趁熱吃第一顆。

 

都是陳年往事了,媽媽因健康因素不再自己包粽子後,我們家肉粽店就此關門,媽媽味道失傳。外面賣的粽子再美味,也比不上媽媽的味道。

 

十多年來,端午節都是買十顆應景祭祀祖先,平日吃起來口味不錯的肉粽,到了粽子節,需求量大,肉粽口味過鹹,不香,糯米沒熟,真倒胃口。

 

以前媽媽愛吃粿粽跟鹼粽,這兩樣我都不喜歡,尤其鹼粽根本不敢吃,就算沾糖蜜還是苦苦的。

 

人到了一個年紀,小時候不愛的不敢吃的食物,開始愛吃,像芥藍菜,苦瓜仍不敢吃。鹼粽我愛吃原味,冰涼涼再沾一點點細砂糖,吃下肚,好消暑。

 

重視養生的年代,黑豆、蕎麥、燕麥、小米、麥片、小薏仁養生食材也被人包進了粽子裡。

 

講究新奇的年代,麵包,起司,雞腿,泡菜,香腸,海鮮口味年年翻新。我仍愛傳統口味的燒肉粽,想到過去媽媽專門為我包的素粽,忍不住流口水。

 

我在市場粽子專賣店買的粽子,打開來缺一邊稜角。加熱後,居然開口笑成這模樣,漏餡了。

 

 

燒肉粽其實很油膩,配綠茶,再吃顆蘋果增加纖維質.

 

 1274  

 

 

昨天在作家蔡珠兒的文章讀到,粽子古名角黍,晉人周處(就是除三害那個人)的《風土記》說:「仲夏端午,烹騖角黍,端,始也,謂五月初五日也。又以菰葉裹粘米煮熟,謂之角黍。」

所以粽子要有稜角。還有,吃粽其實和屈原無關,原是夏至之食,亦有人說,是為了祭祖,祭龍,祭巫。現在都祭了五臟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魔女舒嫚  的頭像
    魔女舒嫚

    舒嫚的部落格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