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習慣說,好好生活,過好每一天,珍惜當下。
什麼生活是足夠好的呢?是穿衣,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是休假日,在家追劇,看書。
或是全家人外出踏青,去景點打照打卡人擠人,回家時在高速公路塞車,從車窗看著橙紅夕陽墜落地平線時,說:一天又過去了。
這樣的日常也沒什麼不好,飲食作家毛奇重新給「好」下一個定義,好,是足夠好,是日常。
她每天以一張照片搭配一則短文,紀錄日常飲食與生活體驗,從一月一日開始到十二月三十一日結束。
新年的第一天,最適合走過長長山徑朝冒著地熱冒煙方向前進,洗野溪溫泉,療癒身心。
大人吃草莓不淋煉乳,切半淺漬蘭姆酒丟在香檳杯裡。
年菜做佛跳牆,在鹿港街頭看見曬烏魚子,想著怎樣吃烏魚子,除了白蘿蔔,搭配水梨、蘋果、甜柿片也行。
清明節吃潤餅,各式各樣材料一字排開擺上桌的氣魄,就是種豐衣足食感。
春天就要吃蘆筍,也是吃皇帝豆,毛豆,蠶豆這些嫩嫩綠油油豆仁的好季節。
筍季從箭筍揭幕,然後是桂竹筍,綠竹筍,筍要挑泡在水裡的才是鮮甜脆。
颱風天沒人上菜市場,就用戴斗笠老人商標的鯖魚罐頭煮茄汁義大利麵。
不想在家煮菜,外食也有很多好滋味,她最喜歡一家在信義區的麻醬涼麵配上靈魂伴侶貢丸豆腐蛋花三合一味噌湯,
雞肉飯,炒麵配豬血湯,茼仔米糕,藏身在市場內的老派咖啡館,吃了十幾年味道都沒變的鹹蛋肉餅,
用不鏽鋼裝的老派紅茶、青草茶,披薩,越南法國麵包三明治,現蒸粉腸。
在新竹北門老街,吃一碗古風尚存有脆圓綠豆麥片粉角以桂圓做湯底的四果湯,糯米腸。
炎熱時,在家做涼拌菜,蔬菜沙拉,烤麵包,春天做草莓大福,做紫藤花餡煎餅,毛奇說:看到可以吃的東西,都會放在嘴巴咬咬看。
毛奇的書是一本可以仿效的在地生活手帖,看她寫食材吃法,從豆腐湯、涼拌蔬菜、老派紅茶,
尋常卻叫人口齒生津,數著日子盼起清明潤餅,柿子熟成,中秋節吃基隆老餅店的咖哩月餅,
飯桌上使用的別緻碗盤,竹子編成的鍋圈,色澤溫潤的老櫥櫃,路邊野草花綻放也是一片風景。
《足夠好的日常:毛奇的365日提案》毛奇用她發現日常美的眼睛,記下日常踏查種種,時而詼諧妙趣,時而心有戚戚,隨手翻閱都有心動之處。
每天一張照片搭配短文,說不上絕美頂好,但用心計較,那種好,就是生活的滋味,不追求多好或最好,過好當下正是足夠好的日常。
生活,是追求,生活,是懂得,是珍惜。
足夠好的日常:毛奇的365日提案
作者:毛奇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