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改建的《青田七六》是這台北市新興喝咖啡的好去處,也是拍婚紗的好景點。
這裡原來是作家亮軒父親馬廷英教授的家,亮軒五歲來台便住進這座日式榻榻米的木屋。
「他們說這是老房子,但我記憶中的一切統統不見了。」他決定寫書,以文字召喚失去的過往。
現在《青田街七巷六號》是一本書名,是亮軒第二十三本書,卻是最難寫的一本。
《青田街七巷六號》是一棟房屋的故事,也是本自傳。屋主馬廷英和他孩子們的故事,還有亮軒和他姑丈姑媽表弟妹們的故事,亮軒和日本籍繼母以及弟弟妹妹們的故事,也是時間變遷的故事,一甲子的歷史,亮軒以他的眼睛和記憶,寫下已經消失的人事和整棟建築物的裡裡外外,從屋宇,門牆,玄關,客廳,書房到廁所,曾經是孩子們寵物的貓狗鳥,為了補貼家用飼養的雞鵝。
亮軒父親馬廷英是知名地質學家,抗戰勝利後來台任教。馬廷英向日本教授足立仁買下青田街這處房子,一直住到離世。
亮軒十八歲那年,父親誤會兒子阻止他再婚,兩人發生嚴重衝突。亮軒僱了三輪車,帶著檜木書櫥離家出走。
「青田七六」如今成為熱門餐廳,屋內總是食客滿座,輕聲細語交談笑語晏晏,給人屋裡溢滿溫馨印象。但在亮軒記憶中,這裡卻是他「無路可逃的囚室」。
馬廷英和亮軒母親離婚後,終日埋首研究,不大搭理孩子。只要父親一離家,亮軒便從房裡被拖出痛打,施暴者是姑父和姑母。亮軒姑父是留法碩士,應馬廷英之邀來台任職某研究所。研究所沒開成,失業的他帶一家五口住進馬家。亮軒長大後理解這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悲劇」,原是社會菁英的姑父無業投置閒散在家,無法抒發的抑鬱讓他成了施暴者。
多年來,亮軒就連經過老家也會刻意避開。這一年為了寫書,他每天早上準時七點「返回」暌違多年的老家。
趁屋內空無一人,亮軒坐進父親的書房,用文字點亮記憶的黑暗之地:「清晨的微光中,許多逝去的人事物慢慢浮現,我彷彿看到那個遭毒打的孩子。」
新書中,亮軒一個篇章描述一個空間,人物遊走其中,緩緩揭開馬家的黑暗秘密。
亮軒說,他寫此書批判了「無法起身辯解的人」,「不免會受到批評」。但他想告誡讀者:「所有的長輩請當心,你們多半活不過晚輩!」
全書寫得最動人的是《今昔驚夢》,將一棟房屋的歷史的滄桑心境全漾開來。
亮軒也把離家時帶走的書櫥送回「青田七六」。他撫摸八十歲的書櫥,感慨萬千:「我最怕擋人財路,青田七六,是別人的店,不是我的家。青田七六的故事是說不清也說不完的,只有一件事可以確定─我們都是過客。」
《青田街七巷六號》
作者:亮軒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12/7/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