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60303  

純樸的鄉間校園內,竟發生駭人聽聞的女童兇殺案。受害者的四位好友,是目擊兇手的唯一證人。

但四位女童對於兇手長相眾說紛紜,導致案情陷入膠著。痛失愛女的母親,將女兒的死歸咎於四位女童,於是對她們發出最後通牒:「在追捕時效期滿前,妳們去找出兇手來!如果做不到,就得補償到我滿意為止!」

但沒有人預想到,這句話就像是被害女童的冤魂,十幾年來糾纏著這四位女孩,一路將她們推向各自的人生悲劇。

湊佳苗果真是個說故事的高手,在《贖罪》一書中,她幾乎沒有浪費任何一個細節,或是字眼,而在有限的篇幅之中,卻能刻劃出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性格,在面對同一個事件的當下,所產生出來的不同心理。

透過小女孩們在案發多年以後的各自獨白,那被長久壓抑的怯懦、不安、孤獨與恐懼,幾乎還是讓人感到如在目前,親眼看見一雙雙驚恐又沉默的黑色眼睛,訴說著一場永遠沒有結局的故事。

湊佳苗用四位女孩與被害者母親的輪番自白,讓讀者從不同角度拼湊事件始末。愧疚與恐懼,是受害者母親手中最大的籌碼,只需要稍加煽動,這些負面情緒便會自體繁衍無限擴大,最終讓一切分崩離析。但比起因痛失愛女而失控的復仇,不受控制的愛,或許才是一切悲劇的起頭。

受害者的母親,因為對女兒的愛與不捨,對四位女孩出言恐嚇。而表面上四位女孩也的確因此影響了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選擇,進而造成日後命定般的悲劇收場。但另一方面,藉由女孩們的自述,卻發現家庭背景與性格養成,對於女孩們成長過程中的影響,並不亞於兇殺案本身。四位女孩與原生家庭各有各的心結,父母自以為是愛的教養下,卻讓子女一步步陷入無法自我抽離的扭曲困境終。

《贖罪》碰觸的議題更加多元,而所欲探討的人性深處的罪與惡、懲罰與報復,隨著情節的進展,層層地迴旋剝復,可以說是直擣人性黑暗的核心。

日本小說向來擅長挖掘罪惡與純潔之間的灰色地帶,它成功地描寫小女孩在面對成人世界之時,似知又未知的懵懂,罪惡感的產生,乃至莫名滋長的心理防衛機制,以及終生無法擺脫重負。而在這場悲劇裡,竟沒有一個人是真正無辜的受害者,也沒有一個人是百分之百的罪犯。

每個人都躲在言詞的保護罩底下,而記憶也會自動進行篩選,把真相永遠地包裹起來,善良與邪惡,是如此地難捨難分,這一曖昧又複雜的人性事實,恐怕比起一樁死亡的命案,還要更教人打從心底戰慄、發冷。

 

 

 

 

贖罪

作者: 湊佳苗

譯者:陳嫺若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3/08/12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贖罪 湊佳苗
    全站熱搜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