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源起:全年第16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為秋分。

2.日期:9月22日

3.氣候:俗諺「秋分瞑日對分」,秋分這天晝夜等長,之後白晝漸短,且夜晚開始增長。「雷聲始收、蟄蟲坯戶、水始涸」是進入秋分的三大指標,除了不再聽到雷聲,小蟲陸續回到土裡過冬,且水氣也不如夏天般充沛,空氣變得較乾燥。

 

4.俗諺: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秋分後,氣溫漸涼,每當冷空氣南下,或帶來一場秋雨,溫度也會愈來愈冷,需要多添加衣物保暖。

●「秋分天氣白雲多,處處歡聲歌好禾;只怕此日雷電閃,冬來米價貴如何」:秋分當日若是天晴,農作物就會豐收,打雷則可能歉收。

 

5.提醒:秋分開始,溫度明顯轉涼,過敏體質的民眾,在氣溫轉換之際,症狀較明顯,要注意早晚保暖。秋分也很常出現腸胃疾病及氣管相關問題,應減少食用生冷及寒性食物,如瓜類。

 

6.食物:秋分當季盛產紅柿、文旦、水梨、酪梨、龍眼,但紅柿、文旦及水梨屬性偏寒,容易手腳冰冷、腹瀉、面色蒼白的民眾,不宜多吃。

龍眼屬熱性,平常怕熱、易口乾、小便黃赤、易便秘、煩躁者,少吃為妙。

 

7.養生:秋分後氣候變得較乾燥,容易出現秋燥症狀,與咳嗽、皮膚乾燥等,除了可在處理植物性食材時添加薑、蒜等較溫潤佐料,中和蔬菜類的寒性,也可食用香菇、芝麻及蘋果、茭白筍等溫性蔬果保健。

 

●紅棗黃耆枸杞湯,增強免疫,以三碗水煎黃耆4錢、紅棗3錢、枸杞2錢至一碗半湯汁,當茶飲用。

 

●百合牛乳,可清心安神、止咳,先將百合蒸熟,再加入牛乳以果汁機攪拌。

 

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陳旺全

引用 聯合新聞網健康醫藥 http://udn.com

 

舒嫚說:秋分了,可以跟炎夏說掰掰囉。

 

arrow
arrow

    魔女舒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